中國時報【陳界良╱台中報導】

檳榔,常讓人聯想到致癌、破壞水保與檳榔西施等負面印象,「紅唇與黑齒-檳榔文化特展」14日在國立公共資訊圖書館登場,透過檳榔的全球分布、植物特性、藥物應用與社會功能等介紹,讓民眾認識檳榔文化,擺脫污名化。

檳榔特展昨天在國資圖3樓世界之窗特展區熱鬧開幕,現場除展示檳榔在全球的分布圖、檳榔種子、荖籐、荖葉、原住民祭儀器物外,還有仿中藥鋪、檳榔攤等,在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林富士帶領下,透過實景展示,介紹檳榔與人類文化間的緊密關係。

林富士指出,1997年在全國性檳榔管理會議中,檳榔被指稱有破壞水土保持、危害健康與檳榔西施敗壞社會風氣等污名,也對吃檳榔的人心理上造成傷害。事實上,全世界有十分之一的人口吃檳榔,不僅在台灣,中國南方、東南亞等地都有,已有4000多年歷史。

林富士表示,檳榔也被視為中藥,但西醫臨床發現嚼食過量會引起牙周病等疾病,2003年世界衛生組織更將檳榔列為第一類致癌物。但許多民族透過檳榔強化族群文化認同,當作社交、婚禮的禮物,甚至作為宗教祭品或行使巫術的法物,具有特殊價值。


以下內文出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檳榔文化展-紅唇黑齒看明白-215033727.html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ndr6532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